“百年榮光 偉大征程——迎接建黨100周年”征文
□ 胡可明
江蘇省東北部灌河入海口的堆溝港,二十世紀上半葉,這里是海河聯運的良港。1919年,濟南鹽場的大德、大阜、大有晉三個制鹽股份有限公司(建國后江蘇省灌西鹽場境內)合資3.8萬元,在堆溝港建成3000噸級運鹽碼頭。該碼頭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附設可堆存5000噸存鹽的坨地,并置鐵軌車從坨地載鹽包上碼頭裝船外運,成為當時鹽區首創。可惜該碼頭民國二十八年(1939)日寇在灌河口登陸時將其毀壞。
1946年2月,我蘇皖邊區政府成立了蘇北鹽墾公司,在兩淮鹽務管理總局領導下,從事淮鹽儲運和銷售,支援解放戰爭。鹽務管理總局局長孫篤生(1946年11月中共淮北鹽場特區委員會成立后為委員)任董事長,中共淮北鹽場中心支部委員劉云(后亦為中共淮北鹽場特區委員會委員)任經理,李向東任坨務股股長。鹽墾公司對堆溝港碼頭進行了一些修繕,裝缷能力得到部分恢復,向解放區運輸大德、大阜、大有晉3公司生產的淮鹽和灌云、灌南兩縣生產的糧食等物資。解放戰爭期間,我蘇北解放區的淮鹽生產場,素有“華中金庫”美稱,所產淮鹽除供應民食外,更是我華中地區機關和人民軍隊裝備給養的重要支柱,其稅利收入占我華中地區軍費開支的三分之一。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由重慶遷往南京,下峨嵋山來摘取抗戰勝利果實了。中國共產黨從國家和平、民族復興、人民安居樂業出發,積極爭取國共再次合作,結束國內戰爭,共締和平。周恩來、董必武按黨中央毛主席戰略部署,在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此時率我黨和談代表團亦于1946年5月3日從重慶進駐南京梅園新村17號、30號、35號。為安全和便于工作及防止國民黨特務的監視與破壞,花去部分經費,將周恩來和鄧穎超工作與居住的30號院墻加高一倍,并在傳達室和后邊曬臺上蓋了一層小樓;將董必武等領導人工作與居住的35號院也相應作了一些改造。國民黨反動派并不真心與我黨進行和平談判,于1946年6月即對我中原解放區進行大規模進攻,使得解放區對我代表團的經濟支持通道受阻。而周恩來、董必武領導的我黨代表團一面艱難地敦促國民黨立即停戰,坐到談判桌前;一面多渠道地做國民黨內厭煩戰爭向往和平將士的工作,爭取他們起義。這更加重了代表團的經費負擔。
1946年8月的一天,一艘美軍登陸艇從海上駛進堆溝港,裝載宋慶齡任名譽主席的中華救濟總署運給蘇北解放區的救濟物資。正在忙著指揮卸貨的李向東,接到劉云經理通訊員送來的密封便條,上寫:“李向東同志,救濟物資缷完后,原船立即上鹽3萬擔放行。劉云”碼頭正常手續是購鹽者先到公司財務部門繳清鹽款,再到稽征部門納稅,拿到放鹽單據交坨務股,才可放鹽。劉云經理為何寫條子直接放鹽?一向工作認真負責,領導和同事滿意度都很高的李向東,為使工作不出偏差,更為淮鹽之利不用錯地方,非常納悶地拿著便條急急地來找劉云。劉經理說:“你把這3萬擔鹽放完后,到我這來一趟,我再跟你講,現在是一定要抓緊時間完成任務,耽擱不得。”從領導的口吻,李向東聽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自己必先完成任務,再問明究竟。他急步回轉碼頭,指揮工人快速裝鹽上艇,并十分仔細地檢查數量及堆碼,不使拋撒。待3萬擔淮鹽裝上美軍登陸艇、目送其駛離碼頭遠去,李向東來到劉云辦公室。劉云說:“現在,蔣介石已單方面撕毀了停戰協議,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我黨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和談代表團駐南京辦事處急需活動經費。這3萬擔鹽,是上級黨組織派專人來安排的,將通過我黨秘密關系運至國統區銷售,所得預計7億法幣,作為我黨代表團活動經費。”蔣介石萬萬也想不到,他對我解放區進行了百般封鎖,企圖扼死我們的經濟通道,實現他絞殺我黨我軍和全國人民革命的陰謀。殊不知,我們正是利用了他不敢輕舉妄動的宋慶齡先生名義和聲望,利用了支持資助他的大老板美軍的兵艦,將淮鹽運銷到他的統治區銷售,而將其收入用于我們為之奮斗的人民解放事業。李向東為自己能參與完成這樣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而終身難忘,多年后回憶起來還很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