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板塊的廉潔文化根基,深植廉潔從業理念,倡導清正廉潔、勤勉務實的工作風范,杜絕“六種干部”現象,營造風清氣正的企業環境,格斯達公司黨支部特組織開展“‘益企’金廉大家談”征文活動。現精選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共同促進廉潔文化的深入交流與傳播。
反思“躺平”與“鴕鳥”現象 做敢擔當的國企員工
鄧漪
在國企崗位中,員工隊伍的作風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現實工作中,“躺平干部”“鴕鳥干部”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不良作風不僅減緩了企業的前進的動力,更損害國企的形象。通過對這種現象的深入思考,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躺平式干部”的出現,反映出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動搖和事業心的缺失。在工作中,他們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干事”的心態,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種心態如同一潭死水,使得干部隊伍缺乏生機與活力,最終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2023年央視春晚小品《坑》向全國人民生動刻畫了“躺平式干部”的作派,讓人印象深刻。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們真正樹立起“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鴕鳥干部”遇到問題選擇逃避,缺乏擔當精神。這種作風的盛行,使得許多工作中的難題被擱置,政策執行大打折扣。例如,某些項目負責干部遇到項目推進難題時,不是積極協調解決,而是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里,導致項目一拖再拖,錯過了最佳實施時機。究其原因,是干部們缺乏斗爭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國企員工的實踐鍛煉,提升他們應對復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公司也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讓那些有能力、有擔當的員工脫穎而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圍。同時,要完善績效考核和獎懲機制,讓實干者得到應有的激勵和回報,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風氣
從我個人來說,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不斷加強思想層面的提升,融入監督體系,切身提升意識,做一名履職盡責的國企員工。
打造思想過硬、行動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的廉潔隊伍
俞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擘畫改革藍圖,強調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對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作出了重大部署,這是新征程上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重大舉措。
邁上新征程,展現新氣象,開創新事業,需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長遠發展。腐敗污染政治生態,破壞公平正義,損害營商環境,侵害群眾利益,積累風險隱患,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攔路虎”“絆腳石”。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廉潔奉公和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各項中心任務,服務高質量發展,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從源頭著力、向治本深化,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發展環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清淤除障、保駕護航。
作為一名黨員,我深知紀律和規矩是黨組織及每一名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檢驗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標尺,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斷強化黨性意識,敢于擔當,既要學習黨規條例,更要領會其中深意,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密切聯系實際,并進行全面“對標”,找不足、判立改,自覺提升思想和道德境界,時刻將黨規黨紀銘記在胸,把實現國家和人民的繁榮富強這個偉大目標充分地展現到行動上來。
面對新形勢下的大變局,面對全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殷切需求,每一位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要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提升自身修為和道德水平,盡忠職守,嚴防出現工作消極惰怠。總的來說,主要體現在“庸、懶、散、慢”幾個方面:第一,“庸”為思想上不進取、保守落后、缺乏創新;能力上缺乏理解力、決策力、執行力、自省力;業績上形式主義突出、目標方向不明確,不僅在團結建設上很難體現,創新實績也無處可尋。第二,“懶”為工作主動性、積極性落后,遇到難點熱點問題“閃躲推阻”,凡事都需要被動地牽著走。第三,“散”為狀態上心不在焉,己任職責拋之腦后,組織團隊紀律渙散。第四,“慢”為日常工作和緊急處置拖沓應對,耗時耗力,累人煩神。這些“不作為、胡亂應付”現象的存在著實影響了黨、國家和集體的形象,制約著各領域發展水平的提高,更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也辜負了組織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對于我們金融服務行業而言,除了緊抓領導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外,同時提出有效“正負”激勵,拿出勇于新擔當、新作為的具體措施也迫在眉睫。
我想,任何事業的成敗與否是離不開“以人為本”的,規范、約束、激勵三要素缺一不可。我們能否實現國有企業的高質發展和長遠戰略目標的確立,對于綜合性、復合性人才的配備使用和需求顯得尤其重要,既要有前輩們的壯志不休,飽經淬煉,以及中年同志們的“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成熟穩健,也要有勇于實踐、滿懷熱情、奮發向上的年輕“血液”。一個集體有了“定心坨”“主心骨”“生力軍”的夯基壘臺和向心凝聚,何愁事業不成。
為此,打造一支思想過硬、行動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的廉潔隊伍顯得尤為重要。這支隊伍能不能打硬仗、打勝仗,能不能更好地為人民和事業大局服務,離不開行動和思想上的廉潔高效,守法勤政,所以必須要強化新時代廉潔作風建設,其根本上就是要內心深處自覺抵擋住腐敗誘惑,健全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職工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和思想境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深入挖掘優良傳統廉潔文化的豐富內涵,“對標”優秀榜樣來正心明德。對此,可作出以下一些看法和討論:
一是增強法治意識。就是讓紀律真正成為黨員心中“帶電的高壓線”,成為黨員意識中的“自我命令”。法規的基本作用就是規范和約束,通過這種規范和約束,來預防各種逾越“紅線”的現象發生,防止各種錯誤后果出現。這種規范和約束需要深入理解和接受,使之變成一種自覺行動,紀和律的預防功能才可得到更好的發揮。這些年,我們在現實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黨員干部職工之所以出了問題,就是因為紀律意識淡薄,甚至腦子中完全沒有紀律這根弦,沒有敬畏意識,做事情我行我素。我們的紀律意識教育,就要讓黨員干部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有紀律、有規矩的。作為這個組織的成員,就要按照這個組織的紀律和規矩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搞特殊。
二是明確紀律要求。黨的紀律體現在多個方面,《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黨的紀律分為六個方面,即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這些紀律對黨的組織和黨員各個方面的行為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做出了明確的規范。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把黨的組織和黨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該這樣做、哪些事該那樣做,哪些事可以個人對組織或組織對個人、哪些事必須組織對組織,哪些事可以簡化程序、哪些事只能按程序辦,哪些事該發揚民主、哪些事該堅持集中,哪些事由自己決定、哪些事該請示報告,都要規定得明明白白”,有了明確,黨組織和黨員就有了對照遵循,這樣的規范很接地氣,非常有利于原則性和靈動性的加以貫徹執行,可謂是事無巨細。
三是強化執行責任教育。紀律之所以管用,就在于紀律是強制性要求,是剛性的要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列出了各種違紀現象的負面清單,并明確了對各種違紀問題的處分,就是要告訴大家,如果犯紀,是要受到懲罰的,彰顯了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起到警示作用。如果違犯紀律而沒有受到處分,那紀律就會成為“稻草人”,所以,執責就十分重要。過去有些問題的發生,不是沒有相關規定,而是這樣的規定沒有得到執行。更應引起注重的是,如果紀律得不到執行有效,或將產生不良后果,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古訓:“百丈之堤,螻蟻穴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加強紀律執行責任意義的灌輸也是重要的宣教任務之一。
另一方面,談一談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和反腐法律體系。能否有效防止腐敗滋生,就必須堅持防線前移,強化紀法約束。我們要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增強黨紀學習教育實效,推動黨員干部職工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嚴格執行紀律,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違反黨紀的問題,堅決查處,既讓鐵紀“長牙”、發威,又讓人警醒、知止。同時我們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方式防治腐敗,健全完善基礎性制度,持續推進反腐立法。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專責監督為主干、基層監督為支撐,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嚴管不是把人管死,不是要搞成一潭死水、暮氣沉沉,而是要激勵和增強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我們要深刻體悟和細細領會總書記這句話當中的內涵要義,把如何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和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貫通起來,為識人用人提供過硬依據,那下面我們就要談一些激勵和獎懲考核方面的問題了。
(一)考核不是“平均主義”
考核評價是干部職工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有些人會將評先評優錯當作“福利”,或以維護單位、部門所謂的“和諧氛圍”為由,采取了均衡分配名額、“輪流坐莊”等形式的“平均主義”。這不僅降低了考核的公正性、權威性,還制約著自身發展和能力的提升,也損害了組織形象。要強調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縱向、橫向的“對標”,形成適當的“比趕超”壓力。同時要組織多方積極參與,將上級評價、同級評價、下級評價與群眾評價相結合,努力保障評價結果的公平、真實,并推動考評機制常態化發展,必須將考核貫穿到日常工作過程中來,要體現出完整性和綜合性,促使考評方式日益科學化、民主化,堅決反對“平均主義”并正確應用考核結果,使之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問責追責的重要依據。
(二)激勵不是“只升不降”
健全的干部激勵機制是“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的結果,是提升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重要途徑。“正激勵”指在吸引人才、鼓勵作為、促進晉升等方面發揮作用;“負激勵”指對錯誤的認知和行為給予批評、處分,防微杜漸,兩者相輔相成。在不斷完善正激勵的手段的同時,同樣不能忽視“負激勵”的建設性作用。要充分利用考核結果反饋和“正、負激勵”能效,使干部“能上能下”,形成良性、動態的晉升和流動機制,不斷激勵鞭策干部職工積極擔當作為。
(三)容錯不是“免責金牌”
《左傳》中曾敘述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錯不等于就要“一棍子打死”,重在挽救、重在革新。哲學當中的“矛盾對立統一性”反映出事物發展的必然特質,有對就有錯,我們沒有能力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但可以“引領向好、去腐生肌”,這就客觀的要求我們必須確立容錯糾錯等機制,確立相應的實施規范和標準,對于促進我們集體的高質發展大有裨益且具有現實意義。就企業而言,如果能夠積極處理員工反映的問題或缺陷并不斷進行改進,那么企業就會不斷進步并獲得更好的發展。實踐中要界定合理的容錯和糾錯情形范圍,在實施程序、完善澄清保護、做好風險防控等環節上嚴格把關,避免自由裁量權過大,造成職能部門或個人職責不清等問題而產生的容錯糾錯機制應用不當、結果偏差,特別是我們從事金融服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最緊要的是必須圍繞“實事求是”。另外堅持有錯必糾、有過必改還有一項功能,就是能夠為受到的不實澄清正名,我們可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方式,結合動機態度等進行綜合情況分析,注重糾錯防錯,規范實施,利用行業論證和風險測評等方式建立防控機制,做到事前告誡提醒、事中加強風險跟蹤監控、事后作出合理評判,“一事一議、一事一策、類比統籌”,把系列工作的個性和共性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徹底改變工作作風、勇于擔當作為、針對性采用專項和統籌的方法來提升工作實效、實績,必將強有力地把我們的金融服務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新時代提倡新精神,新精神激發新動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廣大干部與職工的齊心協力。激勵擔當作為,崇尚廉潔奉公,打造優良作風,既是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以來強調領導干部職工要敢于擔當、奮發有為,凝聚形成創新創業強大合力的倡導,又是增強實干精神,事關人民福祉的重大實踐,我們將在打造思想過硬、行動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的廉潔隊伍的擔當作為之路上不斷探索,努力奪得更大的輝煌,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