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前不久,我在一份刊物上讀到臺北鹽場投資公司美多利科技創業園的創業事跡,感到很受鼓舞。2014年,他們創下了在一個小小的科技孵化器里多項業績翻番的好成績,特別是成功建好五個公共服務平臺,爭取扶持資金182萬元,是前年所獲扶持資金的271%。而這個創業群體,原來是一伙年輕人,但正是這些年輕人,挑起了企業的大梁,創造了佳績,成為臺北鹽場投資公司的一張新名片。也讓我們看到,青春創業已成時代的主角,他們朝氣蓬勃,活力四射,在企業發展的舞臺上大顯身手,必將為我們的企業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美多利”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一是創業要有新思路。在目前新常態下,當企業經濟陷入困境,要立足實際,找到新的思路,思路一變,“氣象”大變。現在一些企業的發展往往遇瓶頸,最大的瓶頸其實是在沒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沒思路就沒出路。年輕的卞宵董事長在設計企業發展新構建時,不乏登高望遠的意味。可以設想如果他們仍然守著原來的路子不放,那么困境還是困境,發展就難有作為。
二是創業要有新舉措。美多利是一個創業孵化器,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潮流中,以青年為主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業”新常態下,一定要有新的舉措。美多利抓“活的信息”,當好企業保姆,做好最優服務,特別是一手做到讓入駐企業得到經濟扶持,最能暖他們的心,也就能夠留住這些企業的心。可以說這項新舉措是“攻心為上”,這樣成功就有了最直接的答案。
三是建好平臺“跑部前進”,借政策爭創發展優勢。“美多利”一連建了五個公共服務平臺,每一個平臺的背后都有政策在向他們招手,就看你有沒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看你會不會瞅上和找準政策杠桿怎樣釋放紅利。過去有一句話,要爭取政策,就要“跑部前進”,今天看來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像“美多利”這樣的科技企業,要善于從深化改革中尋找利益空間,從而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對于這些青春創業者來說,他們的聰明在于充分發揮自己懂政策,借政策的優長,深知爭取一項政策,就有一筆紅利,據說他們平時十分注重政策研究,使“美多利”的發展方向始終與國家和政府倡導的方向相向而行。我想這對爭創企業發展優勢,是非常有裨益的。
這些讓我聯想到:我們連云港工投集團有許多新型經濟體,在爭取政策、構筑平臺上有許多事可做,但它們是否都像“美多利”那樣,一步一步做起來了呢?這一點,很值得深思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