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玲
翻開《且思且說》一書,初讀時只被一個個小故事吸引,靜心凝神沉浸其中之后,就能夠清晰地領會作者的要義。這本書由百余個短小、犀利的雜文構成,大到社會百態,小到個人小事,大中取小,小中見大,不論它是以虛統實,還是以實帶虛,總能喚起我的思考與共鳴,讓我已略顯焦躁之心漸漸安靜下來,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且思且說》中有一個故事《守護寧靜》,文中的周大媽文化不高,丈夫身陷囹圄后,帶著四個孩子艱難生活,卻心態祥和,一家人其樂融融。特別讓人贊許的是,她把幾個孩子都培養的非常有出息,周大媽給不了孩子們大富大貴的生活,卻用平和的心態為孩子們守護一個“寧靜”的家。是呀,家――永遠是我們不停眺望和牽掛的方向,有了家,我們的內心就會靜下來。也許你會被一些瑣事搞的焦頭爛額,也許會把自己弄的滿心疲憊,可只要一回到家,哪怕是喝上一口媽媽煮的白米粥,便會一身輕松,又可以再度起錨揚帆待發。有父母在,我們永遠是個孩子,在他們面前可以不用掩飾糟糕的心情,可以肆意揮霍他們的疼愛,可不管我們接受還是不接受,父母真的在一天天老去,他們的身體也多次亮起了紅燈。看著他們反應愈來愈遲緩,行動漸漸地蹣跚,而我只能靜觀卻無能為力,那種心疼讓我難忍,內心無比慌亂。所以,我必須努力抓住眼前,珍愛及佑護它,與摯愛的親情相比,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無須患得患失,只要用心守護“寧靜”的家即可。
家是溫暖的港灣,在這個避風港里我們可以“霸道蠻橫”, 家人不會與你計較;也可嬌嗔的“任性執拗”, 家人會讓著你。可是,當你邁出家門,那么個性還是收斂為好。李正冬的一篇《不可“任性”》讀后收獲頗多,他在文中例舉了幾個由“任性”引起的各種狀況,還有幾位官員的官場“任性”素材。李正冬老師說的真好:“說到底,大人們所表現出的“任性”,無非就是一種放任自我約束,天不怕、地不怕,自以為是,不計后果。其“骨子”里就是為了滿足自己要求,容不得他人阻止。”可是為什么有的人會堅持錯誤,繼續前行?因為在每個人的頭腦中,“我”是很深的執念。承認自己錯誤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認識判斷問題,符合自己認知的是正確,不符合的是錯誤。讓我們來看看傳銷就不難理解了,他們不斷的喊同一個口號,不斷的做單一的行為,然后,這種意識就在頭腦中形成了固定的認識,不管別人怎么說,他們都會執著的堅持自己的觀點,且根深蒂固。我們應該適當的把握好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成為其奴隸。如果用積極情緒影響他人,不僅可以提升個人魅力,而且能最大化地發揮自身影響力。文中最后說道:“當下官場,紛紛擾擾。作為領導干部,不僅要率先垂范,做風清氣順的促進派,而且要善于融入社會,尤其要放下架子,不耍威風,謹防任性,廉潔自律,以真情實意,和藹可親的態度面向眾人。”
上班至今已二十多年,雖平凡普通卻也氣靜心安。雖說遇事且思乃人之大智,但我終是思而無果,雖然如此,卻也絕非狂傲之人。只愿心懷一顆平靜之心守護一個寧靜的家,且思、且說、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