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 艷
今年的“五一”假期,因為疫情的持續影響,所以秉持著“無事不出門”的原則,安心的待在家里,于是也就有了些時間去關注一些平時無暇顧及的事情。
比如,那盆毛茸茸的“熊童子”,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已經比初入家門時茂盛了很多,甚至有了些許爆盆的感覺。女兒在家的這段時間,已經不止一次的提醒我,讓我把它修剪一下,因為它已經長得有點蓬亂不好看了,但每次都被我以“舍不得“三個字擋了回去。
但前兩天,當我再次邀請女兒一起觀賞它的時候,女兒說:“老媽,你再不動手的話,錯過了春天,再分盆或扦插可能就不太好活了。”聽了此話,再看這盆小綠植,發現它的長相確實有點不盡如人意,于是果斷拿起剪刀,將幾枝長的有點難看和多余的枝條剪下。然后就發現它確實變了模樣,整體形象更加協調、好看了,之前的舍不得完全是沒必要。就像人的頭發,過一段時間就得修剪一下,這樣不僅好看還能讓它接下來有更多的生長空間。之前的很多年里,就是因為舍不得,我栽植的好多盆綠植都在長到最盛期后就慢慢黯然地死去,為此我難過了很多次,但都不得其解,不知道是為了什么,還以為這就是事物生長的必然規律。
這次“熊童子”的修剪讓我豁然醒悟,其實斷舍離是一種加分法,它會讓事物因一些不必要東西的減少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好。而且在你做“斷舍離”的時候,自己的“選擇能力”也能得到鍛煉。當你持有的物品越少,你就越容易做出選擇,最重要的東西就會越來越清晰的浮現出來,你也就會變得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通過斷舍離,將“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可以讓事物更加精致,可以讓環境更加清爽,也會由此而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