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新明
淮海戲與柳琴戲、泗洲戲同源于“拉魂腔”,因流行于淮海地區(qū),故名為淮海戲。它的音樂唱腔非常豐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早先的民眾在行路、干活、休憩時都會哼唱淮海戲,它已成為當?shù)厝罕娢幕钪胁豢扇鄙俚膬热荨O其厚重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豐富的民間色彩使其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最近一次看淮海戲約莫十年前。鄰居有位老先生曾經(jīng)是鹽場淮海戲劇團拉板三弦的。那年那日正逢他老人家古稀之喜,昔日劇團原班人馬在他家附近搭起了戲臺。吱吱呀呀的琴聲,明亮婉轉的唱腔,花甲的阿姨涂上厚厚的粉底扮成花旦模樣,一亮相一回眸,照樣出彩。
在精神文明匱乏的年代,看淮海戲成了我們當?shù)刂饕奈幕睢挝粦c祝活動的請戲、家里老人高壽的請戲、公司新開張的請戲,淮海戲在最活躍和輝煌的時期一天要趕兩三場。戲臺一般都是搭在大禮堂,門口貼張通知注明時間即可,演出是場場爆滿。雖說聽的是懂非懂,但近距離看著花團錦簇的行頭,神采飛揚的扮相,倒不失為一場視覺盛宴。小時候我也常跟著這熙熙攘攘的人群去看戲。有時劇團也會下鹽圩演出,這時的條件就簡略許多了,選一塊稍寬敞的空地即可,所謂前后臺之分只是一塊不大的布幔。小孩子們都喜歡一個勁地往布幔后面湊,以滿足小小的好奇心。上了年紀的老人則搬個馬扎靜坐一旁,遇上耳熟能詳?shù)膭∧浚瑫呱弦恍《巍4騽铀麄兊牟灰欢ㄊ桥_上人的唱和做,而在乎情節(jié)。人們每在戲中認定“好有好報,惡有惡報”的人生結局,聊以自慰。所以《皮秀英四告》《樊梨花點兵》等劇目頗受歡迎。
在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淮海戲已經(jīng)慢慢淡離人們的視線,但值得欣慰的是國家為搶救和保護承載著地區(qū)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的地方戲種,于2008年6月7日將淮海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目錄。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淮海戲藝術任重道遠。